一地收四金
近年来,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紧抓阳山县打造五大农业产业机遇,率先以松林村为试点,围绕“菜”字做文章,盘活土地资源,走好“党组织+公司+农户”合作路子,大力发展阳山西洋菜、枸杞菜,推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组织化、品牌化”,实现“一地收四金”(租金、薪金、奖金、股金),创新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兴旺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激活“造血功能”,村民增收获益
大力引进经营主体,建设阳山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枸杞产业基地、无花果产业基地以及蔬菜种植基地,实现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40多万元……目前,松林村建有500亩以上现代农业蔬菜种植示范基地2个,用于种植蔬菜的土地流转面积达2000亩,其中三分之一是原弃耕荒地。
松林村在大崀镇党委、政府领导和支持下,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动土地资源变资产,积极引导农户将土地进行流转,交由企业生产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效益,企业按年度兑付农户“租金”。每年土地租金群众至少受益600元/亩,三年为一周期,每周期后地租递增一定金额。
实施“百千万工程”,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增收获益。在大崀镇持续推动下,阳山旱地西洋菜有限公司、枸杞菜种植示范基地、阳山县粤莨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经营主体先后落户松林村,创造大量固定和流动就业岗位,优先聘请当地村民务工,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后可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让群众有了稳定的“薪金”收入。
固定务工村民月工资3000~5000元,灵活就业的每人每天按120~150元结算……阳山旱地西洋菜有限公司带动300多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2023年11月采摘旺季,部分村民月务工收入达到1.1万元。
三方共赢,村民和集体“双增收”
根据《阳山县关于鼓励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实施财政奖补激励政策实施方案》,大崀镇严格执行相关奖补政策,鼓励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支持农民以多种联合、合作方式流转土地,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枸杞菜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表示,企业与其他种植枸杞菜的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企业为农户提供收购订金,包括提供部分生产资金、种子、化肥、技术指导等,引导农户按订单生产,企业以保底价收购种植户的枸杞菜,若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则按市场价收购,实现农户增收获益。
值得一提的是,松林村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整合流转农村土地、田头冷库、厂房等资源资产和资金,以村集体“三资”入股农业龙头企业获得“股金”,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集体(村民)变股东(股民),解决了缺技术、缺市场、产业分散的问题,推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企业每年收入达500多万元,仅这一项,就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8万元。”松林村相关负责人以阳山旱地西洋菜产业为例介绍道,通过以每年每亩600元的最低保底入股经营主体,引导村集体及合作社帮扶资金入股,按入股比例获得“股金”分红,实现民、村、企三方发展共赢,持续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
农民就业清远市“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